跳到主要内容

前端安全,网络安全

HTTP 协议内并不具备 会话(session)管理加密处理等安全性方面的功能。在 Web 应用中,从浏览器那接收到的 HTTP 请求的全部内容,都可以在客户端自由的变更、篡改。所以 Web 应用可能会接收到与预期数据不相同的内容。

在 HTTP 请求报文内加载攻击代码,就能发起对 Web 应用的攻击。通过 URL 查询字段或表单、HTTP 首部、Cookie 等途径把攻击代码传入,若这时 Web 应用存在安全泄漏,那内部信息就会遭到窃取,或者被攻击者拿到管理权限。

对 Web 应用对攻击模式有两种 :

  • 主动攻击

  • 被动攻击

以服务器为目标的主动攻击

主动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直接访问 Web 应用,把攻击代码传入的攻击模式。由于该模式是直接针对服务器上对的资源进行攻击,因此攻击者需要能够访问到那些资源,主动攻击模式里,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: SQL 注入攻击(目标数据)OS命令注入攻击(目标系统)

以服务器为目标的被动攻击

被动攻击是指利用圈套策略执行攻击代码的攻击模式,通常都是诱导用户触发已设置好的陷阱,而陷阱会启动发送已嵌入攻击代码的 HTTP 请求。中招后的用户浏览器会把含有攻击代码的 HTTP 请求发送给作为攻击目标的 Web 应用,运行攻击代码。执行完攻击代码之后,可能会导致用户所持有的 Cookie 等个人信息被窃取,登陆状态中的用户权限遭到恶意滥用等后果。

被动攻击模式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: 跨站脚本攻击(XSS)跨站请求伪造(CSRF),攻击能力取决 js 覆盖的能力。

1836-nQT73T

利用用户身份攻击企业内部网络

利用被动攻击,可发起对原本从互联网上无法直接访问的企业内部等网络的攻击。只要用户踏入攻击者预先设定好的陷阱,在用户能够访问到的网络范围内,即使是企业内网也同样会受到攻击。

前端范畴外的安全

  • 请求劫持

    • DNS 劫持

      顾名思义,DNS 服务器(DNS 解析各个步骤)被篡改,修改了域名解析的结果,使得访问到的不是预期的 ip

    • HTTP 劫持

      运营商劫持,此时大概只能升级 HTTPS 了

  • DDOS 攻击(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)

    DDOS 不是一种攻击,而是一大类攻击的总称。它有几十种类型,新的攻击方法还在不断发明出来。网站运行的各个环节,都可以是攻击目标。只要把一个环节攻破,使得整个流程跑不起来,就达到了瘫痪服务的目的。

  • 中间人攻击

    中间人攻击是攻击方同时与服务端和客户端建立起了连接,并让对方认为连接是安全的,但是实际上整个通信过程都被攻击者控制了。比如:公共区域连了不安全的 WiFi,就可以被中间人攻击。然后只开启 HTTPS 其实就可以防御这种攻击。